发布日期:2025-07-03 23:23 点击次数:119
几乎所有的宝宝都经历过落地醒美原油配资,家长好不容易哄睡着了宝宝,已经是万分小心翼翼、蹑手蹑脚的准备把宝宝放在床上的时候,宝宝就醒了!
扭动着四肢原地爆炸了!
分明就是一个小雷达么!太警觉了。
宝宝每一个睡眠问题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个原理,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,就算是睡渣,也会有一定的养成过程。
落地醒也是如此,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落地醒?只有挖掘出这背后的原因,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。
01
落地醒和原始反射、平衡能力发展有关
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宝宝落地醒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?
当我们准备把宝宝从安全稳当的怀中一点点移出来,慢慢俯下身子,把宝宝的头放在床上的一刹那。
展开剩余89%宝宝就像被惊吓到了一样,双臂腾空、手指张开向上抓,双腿蜷缩,然后宝宝就要哭了,吓得我们赶紧把他重新抱起来。
在这一个过程中,宝宝经历了一个高度落差,就是从我们站着的高度降落到床上。
看似非常短的一个距离,却因为头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触发了一个反射-------莫罗反射。
有的家长可能会问,先放宝宝的头确实是这样,但是我们先放屁股和身体最后再放头怎么还是会醒?
不论是先放哪个部位,头部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位置变化,对于一个敏感的宝宝来说,一丁点的变化都会触发莫罗反射哦。
02
莫罗反射为什么会造成落地醒
这就要牵扯到另一个概念----平衡能力
英国著名的神经学专家萨莉戈达德布莱斯认为:平衡支撑着一切。
因为所有物体和生物都生活在一个有地心引力的世界,平衡与本体感觉是我们“内在“”的感觉,使我们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时候,知道我们在哪里。
同时,帮助两个外部感官(视觉和听觉)处理外部信息,确定方位,适应外部世界。
这段话能够说明平衡能力和落地醒之间的关系。
宝宝被放下的时候,并不明白只是换了个地方睡觉而已。
他们的平衡能力还很弱,视觉听觉这些外部感官都没有发育完善,以为自己要坠落,不知道身在何处,只觉得处在危险之中。
于是触发了原始反射----莫罗反射。
莫罗反射表现为宝宝最原始的战斗或逃跑反应。
所以美原油配资宝宝会立刻警醒、张开双臂想要抓住什么的样子,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我们自己站在悬崖边上,突然后仰,
我们会做出什么动作?毫无疑问,我们会像小宝宝一样,张开双臂向前抓。
因此,看起来只是很短的放到床上的距离,在宝宝的感觉中,却犹如从高处跌落的过山车一样。
如果宝宝能够掌握平衡,在被放到床上的这一过程中,宝宝就能掌控住自己的身体,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,也能准确判断出这个行为是安全的,就不会触发莫罗反射,自然就不会醒了。
03
前庭的发展影响着宝宝的平衡能力
人的平衡机制位于内耳之中,包括半规管和耳石器官这两个前庭器官,其中:
◆半规管负责感受头部转动和任何平面内转动。
◆耳石器官负责感受上下、左右的线性运动、探测与重力有关的头部位置变化,比如从躺着到坐起来、从站着到躺下来等。
前庭感受到这些变化后,会向大脑输送一个信号,告诉大脑现在这个运动的性质。
当我们把宝宝放到床上的时候,前庭器官感受到了这个位置变化,但是因为自身发育不足,没有正确判断这个运动的性质。
传达给大脑了一个错误的信息,即:这个动作有危险!大脑必然就会警惕起来了。
此时宝宝的大脑还不足以控制身体,不可能立刻从家长怀里跳下来,所以莫罗反射就出来保护宝宝了。
宝宝出现落地醒的根本原因在于:平衡机制---前庭发育不够完善,导致在放下这个有高低落差的动作中,出现跌落的危机感,从而触发自我保护性质的莫罗反射,一放就醒。
从这个角度上来看,宝宝的落地醒更多是生理性质的。
04
促进前庭发展,彻底改善落地醒
其实随着宝宝的月龄增加,运动能力逐渐增强,前庭系统发育逐渐完善,落地醒总有自然而然消失的一天,大家应该没有见过3、4岁的孩子还会落地醒吧?
所以,大家不必焦虑。
但落地醒宝宝确实给负责哄睡的家人频繁带来困扰,要一直抱着睡,确实累人,如果是这样,干预一下也是没有问题。
既能帮助宝宝发展平衡能力带动好睡眠,又能解放哄睡人,是个双赢的结果。
上文说到宝宝的落地醒其实和平衡机制的发育有关系,那么要想改善,其根本方法就是帮助宝宝快点发展平衡能力。
让宝宝不再因为放下这个动作产生失去平衡的感觉。
前庭器官的发育从孕期时候就开始了:
◆平衡与听力器官在妈妈怀孕后第5周就开始分化
◆第7周的时候形成前庭的部件--半圆形小管
◆第12周的时候,连接前庭系统和脑干之间的通道就落成了
那些孕期坚持做运动、做瑜伽的妈妈,也能够促进胎儿的平衡能力的发展。
但是宝宝出生以后,仍然需要不断的强化平衡能力的发展,提供充足的前庭刺激。
《越动越聪明》一书中讲到:刺激内耳神经末梢产生的感觉信息非常重要,它有助有整合各感官的信息,并传送信息到大脑。
这种刺激对于身体姿态、平衡、协调性、运动能力和视觉听觉的发展,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因此,我们只要能够帮助宝宝发展内耳前庭,促进平衡能力的提高,就能改善落地醒。
下面这些是适合0-6个月的宝宝的内耳前庭的训练方法:
1、毛巾秋千
将宝宝放在一块浴巾上,两个家长分别抓住浴巾的一端,两腿分开同跨宽,弯腰同时缓慢的提起毛巾,提起来的高度大约离地10cm即可。
然后左右开始摇,摇动的幅度不超过腿分开的距离,摇晃的速度要很慢很慢。
摇晃的时候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,如果发现他感觉到紧张、害怕就立刻减小摇晃的速度和幅度,从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开始。
2、抱着宝宝转圈圈
家长抱着宝宝,站着或者坐在转椅上,然后轻轻转动身体,带动宝宝转动。
可以左边缓慢转一圈,也可以右边缓慢转一圈,转圈的时候可以配合有节奏的音乐。
3、瑜伽球滚动
将宝宝俯趴着放在瑜伽球上,家长扶着宝宝的后背,然后缓慢的向前推、向后推、向左推、向右推。
4、举高高
这个方法最简单,就是家长从腋下抱紧宝宝,慢慢的举起来,需要注意的是,和我们平时所玩的举高高不一样哦, 我们平时都是很快的一下子把宝宝举起来。
然而作为内耳前庭训练的时候,速度一定要慢。
不过在宝宝头颈无力还没有消除的时候,不适合这个游戏,因为举起来的时候,无法顾及到宝宝的头颈安全。
训练注意事项:
◆每个训练并不是越长越好、越多越好,一次不能超过2分钟,因为对于内耳前庭神经末梢的刺激只能维持2分钟,超过了就无效了,麻木了。
◆动作要慢,一定要慢,因为需要宝宝在旋转等姿势中,通过视觉和听觉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,这才能起到训练的目的。
◆训练的时段最好放在早上和中午,临近黄昏、夜晚不要再做,因为容易造成刺激过度,影响宝宝睡眠。
◆每个宝宝对内耳前庭训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,迟钝的宝宝可能需要更大的刺激,敏感的宝宝则需要轻微的刺激。
在训练的时候,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,如果宝宝明显害怕紧张,就立即减缓幅度,等到宝宝适应这个幅度以后再慢慢增加。
◆如果开始了内耳前庭的训练,就一定要每天坚持,只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,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效果的。
◆不要在宝宝心情不好、生病、哭闹的时候做这个训练。
◆每天坚持做一两次,长期坚持才有效果。
这里分享我一个朋友的案例,她的宝宝在2个月的时候落地醒非常严重,严重到家长刚准备弯腰,宝宝的头稍微低一下,就哭的撕心裂肺。
所以只能抱着睡,但是在坚持训练了半个月的内耳前庭以后,宝宝的落地醒完全消失了,哄睡以后直接放到床上,稳稳地。
之后每天在玩毛巾秋千的时候,宝宝都特别开心,而不像之前那么紧张敏感了,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抱着睡了。
所以,家长要有信心哦,坚持训练一定会有惊喜哒。
发布于:陕西省 上一篇:配资平台可靠吗 “不怕门前有河流,就怕坟旁榆树生”,榆树有啥不好?_坟墓_人们_俗语
下一篇:没有了